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演员”,都变为“主要演员”呢?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提问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我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激发学生质疑的热情,让他们有问题,敢提问,会思辨。
下面我就如何用问题唤起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充分调动他们自主、合作、探究提问的积极性,结合教学实际谈几点见解和体会。
一、创设情景,使生“有问”
教师在教学中应适时地给学生创造一个生动有趣的数学课堂情境,使学生感到“惊奇“,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调动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这种情境可以是数学的历史典故、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也可以是生活中的事例;可以是知识应用的典例,也可以是一个有趣的游戏等等。例如:在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中,给出古诗,回答问题:巍巍古寺在山林,不知寺内几多僧;三百六十四只碗,看看用尽不差争。三人共食一碗饭,四人共吃一碗羹;请问先生明算者,算来寺内几多僧。这个题目融入古诗的情景,充分体现学科间的整合。学生都想探索,因而跃跃欲试。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自主解答,讨论不同的解法,学生给出了两种不同的解法:①间接设元,设饭碗有X个,列方程3X=4(364-X)求解;②直接设元,设僧有X人,列方程在+=364求解。在数学领域时感受别样的文学情趣,有利于积极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的情境中,问题自然而出。
二、和谐氛围,使生“敢问”
1.教师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起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的热情高涨处于最佳学习状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精神。课堂是师生相互合作,共同活动的主阵地。学生喜欢老师,亲近老师,就喜欢提出问题,敢于提出问题。
2、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他们有问题“可问”。教师应树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关注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善待每个学生提出的每个问题,最大限度地增强他们质疑的勇气。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过一次成功的欣慰,就会激起多次追求成功的欲望。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感情投资,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造、捕捉与学生情感交流的机会,用商量的口气:“谁想说说.....”“谁愿意帮帮老师……”,对学生多表扬、多鼓励,营造出轻松、和谐的教学气氛,让学生有自由表现的机会。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敢说、敢想、敢辩、敢于且善于主动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求知,去探索,使学生消除被批评的顾虑,获得创造的安全感,从而敢于各抒已见、畅所欲言,点燃心灵开拓,创新的火花,充分体验到“问”的快乐。
三、改革评价,使生“乐问”
传统教学对学生的评价,仅仅在于考试分数,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挫伤了学生提问的积极性,造成了一些学生有问题不肯问,久而久之,形成了思维的惰性。要使学生肯问,必须完善对学生的评价,要从过去的分数评价转变为对学生学科学习素质的评价,包括提问的评价。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问题回答给予评价,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分A、B、C、D四个档次做好评价记录,也可以以百分制量化记录,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重视,从而乐于提问,乐于回答。
四、寻找途径,使生“善问”
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领悟数学思维方法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通过数学史的讲解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明白:许多科学理论的建立都是从疑问开始的,质疑可以引起反思,导致探索,促成创造。如:笛卡尔敢于突破几何和代数分道扬镳的传统思维模式发明解析几何。通过数学故事,让学生受到启发,只有在大家互相质疑释疑的过程中,自己的思维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同时教师要适时适点的问题进行适当地启发,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即“跳一跳摘到桃子”。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数学的思维能力。
2、教给方法,培养学生“善问”
数学是一门自然科学,自然生活中方方面面都与数学知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不断观察生活,了解生活、认识生活,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如在教学“比例尺”一课时,我先在黑板上悬挂本区的地图,问学生:“你能利用手中的直尺和地图,知道陈家到资中的距离?”有同学立即上来测量得出结论:是3.2厘米。我又请几位同学测量结果都是3.2厘米。我又问:“那么陈家到资中只有”3.2厘米吗?并用手做了一下长度动作,由此引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概念。同时又让学生知道,要求实际距离,必须知道这幅地图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多少米?随即引出“比例尺”的概念。学生由于带着问题和急于解决问题的心态去学习,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因此能促使其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较深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尽可能留给学生较多的思考余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留有充裕的时间,放手让学生认识事物,鼓励学生去尝试、讨论,积极地参与探索。让他们想做想说,尽量地展示思维过程。
比较是常见的数学方法,对比可以加深印象,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但对比效果取决于提出问题的角度和质量。教学中,要善于从对比中寻找问题,抓住关键进行分析,归纳。例如在学习“梯形面积计算”一课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让学生通过学习拼摆,把梯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来探索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动手动脑,用事先准备好的纸、剪刀等在课堂上剪拼,然后各小组交流推导公式的方法。有的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摆成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有的则用一个梯形剪拼成一个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从而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可见,在比较中,学生会提出各种有价值的问题。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进行严格的教学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尽可能营造生动有趣的提问情境,讲究课堂教学策略,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和途径,并改革传统的评价方式,强化提问的意识,形成提问的习惯,培养提问的能力,让每个学生自己有能力提出问题,使我们的数学课堂经常兴起“问”的波浪。真正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
随机阅读
- [教育理论] 科学课堂中有效性教学
- [教育理论] 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做
- [教育理论] 语文教学中自主提问的几点
- [教育理论] 课堂教学评价方法之探索
- [教育理论] 创设不同情境,促进学生在
- [教育理论] 实际应用问题解题策略
- [教育理论] 教育叙事同样是教育成果
- [教育理论] 写作教学的内在规定性的特
- [教育理论] 班主任应重视自身综合素质
- [教育理论] 完善教师人文素养 促进教
热榜阅读
本周TOP10
- [教育理论] 浅谈教师在教学中的魅力
- [教育理论] 打开农村小学生心灵天窗的
- [教育理论] 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教育理论] 如何处理教师教学与学生学
- [教育理论] 让幽默伴随课堂
- [教育理论] 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
- [教育理论] 追问,一种有效理答行为
- [教育理论] 谈新时期职业技术学校的人
- [教育理论] 加强统计职业道德建设 提
- [教育理论] 试论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创新
- [教育理论] 让生活的灵光在课堂中绽放
- [教育理论] 适当运用赏识教育,激发学
- [教育理论] 家校结合 共育生态教育
- [教育理论] 注意习惯培养 提高综合素
- [教育理论] 运用“五大策略” 成就高
- [教育理论] 教师要做“牧者”不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