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从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看我国就业促进战略_中国竞彩网app下载_官网推荐**

中国竞彩网app下载_官网推荐**

当前位置:主页 > 毕业论文 > 经济学 > 新经济学 > >

从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看我国就业促进战略

来源::未知 | 作者:中国竞彩网app下载_官网推荐** | 本文已影响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我国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为此国家采取了各种措施和手段来解决日益严峻的就业问题。本文试图从新兴古典经济学的角度论述我国的就业促进战略。
  
  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失业理论
  
  新兴古典经济学以超边际分析来复兴古典经济学思想,把研究重点放在分工与专业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上。在杨格看来,分工包含着三个方面:一是个人的专业化水平;二是不同专业的种类数;三是生产的迂回度。而生产的迂回度是工业化的一个主要特点,工业化发展的程度越高,迂回生产链条的长度就会越长。伴随着新技术的产生和个人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一个国家的工业化或经济增长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分工水平演进的过程,表现为个人专业化水平加深,生产的迂回程度提高,迂回生产链条上每个环节的产品种类数增加,而这意味着不断出现新的专业和分工领域。
  根据新兴古典经济学理论,失业是与分工相关联的一种经济现象。如果没有分工,整个社会都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时,不存在失业;当整个社会处于完全分工状态,每个人都进行专业化生产时,社会也没有失业。失业发生在一定水平的分工阶段上。从一般意义上讲,当分工演进机制受阻,原来的专业化生产不能进行时,从事专业化生产的劳动力既不能重回自给自足状态,也不能跃进到新的分工水平状态,失业便会产生。具体而言,新兴古典经济学解释失业有三种方法。
  第一种方式是分工网络的可靠性,即交易风险来解释失业现象。在新兴古典产权理论中,若每个交易都有一个失败的风险,则当外生交易效率改进时,均衡的分工水平会上升,而整个经济分工协调完全失灵的风险也上升。但是因为外生交易效率改进时,增加的分工好处大于增加的总外生交易费用和增加协调失灵风险的坏处,所以人们会从这些相互冲突的效果之间的最优平衡角度,同时选择高分工水平和高协调失灵的风险。而高分工水平意味着商业化程度、大市场容量和高总量需求,分工协调失灵的风险则意味着人们在协调失灵中可能被迫回到自给自足的低生产效率。因此,整个经济分工协调失灵的风险意味着大规模失业的风险。
  第二种方式是所谓整数理论来解释失业现象。所谓整数问题就是瓦尔拉斯均衡存在的整数条件,即能产生最高效用的角点均衡中,选择专业化模式的角点均衡人数必须是整数。假定一个经济中只有3个人,当交易效率提高到一定程度时出现分工,瓦尔拉斯全部均衡意味着每个专业有1.5个人,这与整数条件不符。因此瓦尔拉斯均衡可能不存在,但如果3个人中有一个人的生产率低于其他两人,则瓦尔拉斯均衡仍会存在。而两个生产率高的人会发现,与生产率低的人进行分工将会影响他们的收入。所以,他们将会形成一个瓦尔拉斯均衡并将生产率低的人排除在分工之外。生产率低并不是这个人被排出分工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整数条件不满足。因此他是在愿意卷入分工且当整数条件满足时也能卷入分工,但却因整数条件不满足而被迫处于市场和分工之外。这类失业就是非自愿失业。
  第三种方式是分工结构的变化来解释失业。当交易效率或生产函数的参数变化时,均衡的分工水平、均衡的贸易品种类数、均衡的迂回生产链条的长度都会变化。这些变化就会要求某些人改行。若改行的费用很高,则在分工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产生失业现象。由于分工的特点是专业化熟能生巧的正面影响,所以改行也意味着过去的专业经验突然变得无用,而新入行者永远赶不上已有很多专业经验的人,因此再也难以找到就业机会。也就是说,一旦失业,就失去了边干边学的机会,因而效率会更低,形成恶性循环。
  新兴古典经济学从分工角度探讨了失业产生的根源,在现实经济中具有一定的解释力,尤其是对处于高度分工水平的发达国家。我国现阶段的分工水平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还比较低,新兴古典经济学提供了一个认识失业的新视角,对研究我国的失业问题具有启示意义。
  
  分工演进阻滞是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的重要原因
  
  新兴古典经济学认为分工可以带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好处,但同时又增大了交易费用。当交易效率十分低时,分工带来的好处小于交易费用,经济体系处于自给自足状态。当交易效率外生改进时,经济体系就会从自给自足向完全分工演进。供给和需求是分工的两个侧面。随着分工演进,社会的商业化和市场化程度也会随之发生演进。经济发展的实质是从分工不发达的经济体系演变为分工高度发达的经济体系的过程。
  有学者从经济增长的角度分析分工和就业的关系后指出,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认为就业问题只是市场需求的问题,总需求不足自然会导致对劳动力需求不足,失业也就成为市场机制排出剩余劳动力的必然结果。在以分工——就业为基础的、关于经济增长的新的分析框架下,市场需求是内生的,刺激需求不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最终办法,就业问题应该放在以分工为导向的经济增长框架中去考察。这个新的分析框架揭示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不同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本质区别在于分工演进不足。由于分工水平低下,市场机制所能起到的基础性调节作用也是低效的,经济增长的速度虽然较快,但其质量水平却不高,就业水平不高也就不可避免了。我国的就业问题是由低水平分工和低人力资本积累造成的,一味地靠刺激内需、增设工作岗位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为分工扩张创造更大的空间,提升分工水平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基本途径。

杨小凯(1998)认为经济发展的实质是劳动分工的演进,而失业或隐形失业或是由于分工水平低,大多数人自给自足,找不到专业化的就业机会,或是分工水平很高时,由于大分工网络造成的协调失灵风险高,加上转业的困难等原因造成。但在经济起飞、分工演进加速的发展中国家,失业不是大问题。正如台湾、香港、温州经济起飞时不但不会有失业,反而劳力不足要从外地进口劳力。从一般意义上讲,充分利用分工经济的效果,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来缓解目前的就业压力。随着分工的演进,产业链会不断加长,会促使中间产品专业生产者人数增加。但是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的制度还不完善,制约了分工的自发演进。
  我国分工演进阻滞的具体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不少地方政府抱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思想,一味追求“大而全”、“小而全”的地区经济结构,甚至不惜动用行政力量直接干预跨地区的分工,这种“自足自给”经济布局使得不少地区的分工长期处于低效率的状态,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分工的自发演进。二是很多企业的诚信程度不高,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不完善,使得不少企业认为企业之间进行交易的风险比较大,内生交易费用较高,因此宁可自己组织生产产品,也不愿意进行分工。这无疑是影响分工演进的重要因素。三是企业组织缺乏弹性。当企业内部组织生产某种产品的零部件的成本过高时,企业本应该放弃“自给自足”的方式,把这种零部件外包给专业化的企业,但这样做往往意味着要影响到原有的机构和员工的利益,从而使得这种专业化的分工因为遭到这些机构和员工的抵制而不能实现。企业组织的僵化现象在国有企业中尤其普遍,严重阻碍了整个社会分工的深化。
 以分工促进就业是我国就业促进战略的指导思想
  
  根据上面的分析,透过失业现象的表面,可以认识到我国分工的自发演进受到阻滞,分工水平不足,不能创造出更多的工作岗位,是造成我国失业现象严重的重要原因。因此,我国各级政府在制定就业促进战略时,应当确立以分工促进就业的指导思想,在各个方面采取有利措施促进分工深化,为分工的自发演进创造一个适宜的制度环境。
  政府应当放弃片面追求“大而全”、“小而全”的经济结构思想,真正树立起社会化生产的观念,放手让企业进行自发的分工协作。政府的行政干预往往会扭曲企业之间的分工行为,造成生产效率和交易效率的低下,最终压抑分工的深化。
  加快全国性的企业信用档案体系建设,将目前分散在诸如银行、工商、税务等不同的政府部门和单位的企业信用数据进行集成,建立一个完整的企业信用数据库。定期向社会公布那些资信不好企业的名单,让资信不好的企业在市场上既筹不到资金也找不到合作伙伴,从而抑制欺诈、违约等内生交易费用的发生,让大多数守信的企业能在一个相对良好的市场环境中,打消顾虑积极进行企业之间的分工合作。
  改革我国的户籍管理制度,促进劳动力的自由迁徙和就业。社会化大生产的性质决定了劳动分工不可能只局限在某一地区,而是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的,劳动分工的这种超区域性意味着劳动力应当能够自由地跨区域进行流动,这样才能保证劳动分工的最终实现。因此,国家应当改革沿袭数十年的户籍管理制度,打破区域之间劳动力流动和迁移的藩篱,建立起适合劳动力进行自由迁徙的制度安排。
  我国各地区的分工水平有很大的差异,就业结构呈现出很强的区域性。从总体上看,东部地区以及省会城市分工水平高,就业机会相对较多。但在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尤其是资源枯竭的矿城,军工企业密集的大三线地区,以及非省会城市的老工业基地的人口结构老化,人才流失严重,近年来就业岗位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在减少。这三类重点地区成为当前就业困难群体最为集中、就业矛盾最为突出的地区。对于这类地区,政府除了有计划的改造原有产业结构和布局以增加就业机会外,还应当鼓励劳动人口进行流动迁移,让有工作能力的群体积极参与到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劳动分工。
  在市场经济中,社会化大生产所进行的劳动分工是自发形成和不断演进的,政府运用行政力量进行有意识的分工安排往往并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有时反而会扰乱正常的分工秩序。分工的演进有赖于交易效率的提高,而交易效率的提高取决于能够有效减少交易费用的合理制度安排。我国正处在复杂的经济转轨时期,政府应当不断地审视和分析与分工有关的各项制度运作的有效性,及时清理以前出台的各种阻碍和抑制分工的政策措施,为分工创造相对宽松和合理的制度环境。与此相应,分工的深化则会不断地创造出更多的工作岗位,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地促进就业。
  
  参考文献:
  1.贾明德,李斌.新兴古典资本理论与西部开发[J].甘肃社会科学,2002(2)
  2.杨小凯,张永生.新兴古典经济学与超边际分析[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3.蔡彬彬.分工与就业:一个新的经济增长分析框架[J].发展经济学论坛,2004(1)
  4.黄新萍,谭义英.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失业理论及启示[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4(3)
  5.郭永清.用新兴古典经济学理论解读我国的失业现象[J].经济前沿,2003(6)


中国竞彩网app下载_官网推荐**

热榜阅读TOP

本周TOP10

我国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

我国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

摘 要:根据协整检验分析,我国出口对国民经济增长具有推动作用,进口对国民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